英语听力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订阅收藏《2008政治应试精华》系列文章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30.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一定时
[应试精华会计网校官网]2008年应试精华2000题试题解析(72)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订阅收藏《2008政治应试精华》系列文章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30.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

A.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B.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

C.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31.在货币充当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同时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还需要取决于:

A.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                    

B.赊销商品价格总额

C.到期支付价格总额                        

D.相互抵销的支付总额

32.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

A.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                      

B.商品的价格水平

C.货币发行量                              

D.货币流通速度

[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

马克思在论述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时,揭示了货币流通量规律。决定商品流通中的货币量的因素是:第一,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它又取决于投入流通过程中的待购商品总量和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量与之成正比。第二,同名货币流通次数,即同一单位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货币流通量与之成反比。因此,货币流通量决定于待实现的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之比,这就是货币流通量规律。用公式表示就是:一定时间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全部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次数)。这个公式只是就货币单纯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而言。实际上。货币在一定时期内还会执行支付手段职能。例如用于还债、支付工资、纳税等,以及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商品的赊购赊销和彼此抵消债务的业务等等。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货币流通量规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时的货币流通量规律的公式是:

上面的公式表示的是金银等贵金属充当货币材料时的货币流通量规律。当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有其特殊的流通规律。因为纸币并不就是货币,而是货币的代表和象征;纸币本身并没有价值,但它代表着货币的价值,是价值的符号。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作为法定流通手段的货币符号或价值符号。马克思说,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这一规律简单说来就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第30题的正确答案是AD选项;第31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第32题的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0页;《大纲解析》第82页。

33.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以及货币流通的统称,是一种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联系和区别是:

A.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服务

B.货币流通决定商品流通,商品流通为货币流通服务

C.商品经过买卖退出流通,货币继续在流通领域充当交换媒介

D.货币经交换后退出流通,商品则一直处于流通领域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联系和区别

在货币出现以前,商品交换是以物易物,买卖同时完成。在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就通过货币这个中介来进行。商品流通就是指商品以货币为媒介、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所经过的全部过程。商品流通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要不断地在流通领域内发挥作用。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不断地运动就是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和资金流动引起的、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运动,它包括现金流通与非现金流通两种形式。现金流通主要是同消费资料零售市场的商品流通、居民个人的小额支付相联系的货币流通;非现金流通或存款转帐结算主要是同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资料批发市场的商品流通、企事业单位的大额支付以及与金融交易相联系的货币流通。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联系和区别表现在:货币流通以商品流通为基础,并为商品流通服务;商品经过买卖直接进入消费领域从而退出了流通,而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领域充当交换的媒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选项。

[教材链接] 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0页;《大纲解析》第82页。

34.某消费者的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

A.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30万元              

B.按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付房款10万元

C.缴纳房屋契税9000元,并交付车库租金200元    

D.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材料5万元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货币的职能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最初是由商品的赊购赊销引起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发生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凡是发生货币转手的同时没有发生相应的商品转手的,都属于货币的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一方面暂时解决了因缺乏现金不能购买商品的矛盾,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在买者和卖者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如果其中一个生产经营者不能如期偿还债务,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商品再生产无法顺利进行,从而深化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试题的每一个选项都涉及一个场景,让考生分辨在不同的场景货币实行什么职能。通过这种形式考察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命题时会给出一些例子,如:银行给储户付利息、企业给职工付工资、企业和个人给国家交纳税收、个人企业交纳租金。考生应当注意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区别,流通手段是现货交易,支付手段是是先给货后付款。在试题的各个选项中,A选项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BC选项的行为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D选项的行为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9页;《大纲解析》第81页。

35.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很多,下列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是:

A.发行了新版的货币         B.需求拉动          C.成本推动          D.结构失调

36.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的迹象是:

A.货币供应量增加      B.货币供应量减少        C.物价普遍下降        D.物价普遍上涨

37.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一般表现为:

A.货币供应增速减缓                              

B.物价持续普遍下降,货币升值

C.货币供应量少于货币需求量                      

D.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增加

[命题分析] 这三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通货紧缩的表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是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经济现象,都是违背了货币流通规律的具体表现。当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叫做"通货膨胀",相反,当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就是"通货紧缩"。

引起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因素有:成本推动、需求拉动、经济结构失调以及国家的经济体制等问题,但最基本的仍然是货币供应量与流通中货币需求量的对比关系。货币供应增长速度减慢如果与流通中货币需求的增长相适应,则不会引起通货紧缩;居民储蓄存款总额的增加,只表明居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支出相应地减少,并不能直接说明引起通货紧缩。发行了新版的货币也不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只有当新发行的货币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时才会发生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第一,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导致经济生活混乱,引起社会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再分配,扰乱价格体系、扭曲资源配置,造成社会动荡;第二,严重的通货紧缩会使可利用的资源闲置浪费、造成经济的萎缩,失业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引起社会和政治问题。

要防止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最重要的是遵循货币流通规律,使纸币的发行量符合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同时实行适当的财政政策调节商品的市场需求,达到商品的供求平衡,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对货币的需求,达到货币供求平衡。

第35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第36题的正确答案是BC选项;第37题的正确答案是BC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0页;《大纲解析》第82页。

38.恩格斯提出:"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这说明只有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

A.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才能实现       

B.商品才能实现等价交换

C.价值规律才能表现出来                       

D.交换价值才能表现价值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规律与竞争和价格波动的关系

价值规律在通过价格运动表现的过程中,也是和竞争机制联系在一起的。竞争是商品经济中经济行为主体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而采取的各种自我保护和扩张行为的概括,它是商品经济固有的现象,由于价值规律反映的是人们在生产和交换活动中的经济利益关系,在处理这种经济利益关系过程中人们采取的各种行为,就形成了相互之间的竞争关系。首先,价值的决定离不开竞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在竞争过程中确定的。其次,价格的形成离不开竞争,没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就不会形成市场价格。再次,价格的运动离不开竞争,价格的变动、供求关系的变化,都是在竞争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价值规律与竞争是交织在一起发挥作用的。D选项的表述不正确。因为在最初的简单商品经济中,几乎不存在竞争和价格波动,而交换价值也能表现出价值,交换价值在任何时候都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1页;《大纲解析》第83页。

39.马克思指出: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是"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这段话表明:

A.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或基本规律     

B.价值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强制性

C.价值规律具有自发性                         

D.价值规律排斥人的主观能动性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规律的客观性

价值规律的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两句话: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同商品的交换按照等价原则来进行。可见,价值规律既是调节商品生产的规律,又是调节商品交换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商品经济中客观存在的必然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会发生作用。而且和其他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但价值规律并不排斥人的主观主观能动性,人在价值规律面前有着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所以D选项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1页;《大纲解析》第83页。

008年时事政治复习资料大全>>>>

沪江考研资料免费下载中心(11月8日更新)>>>>
相关热点: 2018考研英语真题 2018考研政治真题 2018考研数学真题

[应试精华会计网校官网]2008年应试精华2000题试题解析(72)

http://m.jianqiaoenglish.com/14765.html

推荐访问:应试精华会计网校登录
相关阅读英语听力 
热点推荐